2025年4月29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证卡票签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证卡票签安全识别产业发展二十年”第二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行业主管单位、科研单位、行业企业等49家单位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座谈会得到产业各界的高度重视,包括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多维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新闻周刊、五粮液、德合家木业等行业主管单位、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品牌用户及媒体方代表以及来自中钞集团、中钞研究院、南昌印钞、中钞特种防伪、中钞制版、邮票印制局、锡克拜、科尼希鲍尔、ATT、兆信、天臣、中商、华工、深圳兆日、艾斯芸、华阳光学、山东泰宝、苏州印象、中企信诚、柯斯元、赛创、博大格林、矩网科技、普拉斯、温州豪格、刻意工坊、上海安全印务、擎雷、广东侨盛、鹰睿达等行业企业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证卡票签安全识别防伪技术作为应用于人类社会运转的基本客体:物理世界的自然人、法人、财产及其真实性;互联网世界中的数据人、数据资产及其真实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激烈变化,证卡票签安全识别防伪技术在国内与国际、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安保与通用、创新与应用等方面,既有持续、紧迫的社会需求,也面临挑战。
今年,适逢“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展览暨高峰论坛(SDS)”举办二十周年。专委会借这个机会,邀请业界领袖,召开座谈会,回顾展望,深入探讨。共同回望防伪溯源技术过去二十年来的发展。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执行副会长、证卡票签专委会理事长王耀华主持。他首先代表活动主办方,向拨冗莅临现场、长期支持防伪溯源行业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合作伙伴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诚挚的谢意。他指出证卡票签包括防伪溯源技术领域在社会安全识别体系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专委会在过去的二十年,在串联行业、推动技术整合、助力企业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座谈会汇聚行业各界翘楚,既是对发展历程的回顾,更是推动各方深入交流、实现价值收获、共促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北京印刷学院原副校长许文才指出,证卡票签技术包括防伪溯源行业已形成识别、认证、防伪、溯源四大核心领域,依托技术交流平台,在食品药品安全、品牌保护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如五粮液、茅台借数字化技术实现全流程溯源,提升防伪效果。当前,行业技术呈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区块链、二维码等技术加速应用,推动行业从单一防伪向材料、印刷、包装结构等综合解决方案转型。同时,需应对政策支持不足、消费者简易查询需求待满足等挑战。未来,行业应聚焦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推进防伪溯源简易、准确、快速化,助力企业构建全产业链可信体系,支撑品牌保护与消费安全。
多维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恒结合30余年证卡票签从业经验,将中国法定证件发展概括为传统防伪、电子化、数字化三阶段,指出2004年二代身份证(历时8年研发,首开全球IC卡国民证件应用先河,构建三维防伪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2年电子护照(基于国际反恐及证件国际化需求,融合“辉煌中国”主题设计三条防伪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构成中国法定身份证件两大里程碑。在数字中国背景下,实体证件作为身份认证核心根凭证仍不可替代,未来应重新定义安全识别技术内涵,推动AI与安全识别技术双向赋能,以中国场景优势引领国际安全识别技术潮流。
原中国防伪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刘玫玫在回顾行业20 年历程中指出,公安系统在九大应用领域中,对证卡票签安全识别防伪技术需求广泛,通过协会与SDS平台凝聚行业力量,曾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成效显著。在行业发展上,协会构建 “市场准入、市场推广、应用监督” 三位一体体系,通过技术评审规范准入、论坛推广技术。当前着重 “应用监督”,将建立动态评估制度,淘汰失效方案,推动技术创新,服务安全需求。
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部IC卡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边红丽在座谈会中回顾了检测中心自创建以来服务行业的历程,并指出,IC卡技术历经逻辑存储卡到 CPU 卡、接触式到非接触式演进,虽部分实体卡被电子卡所替代,但法定证件防伪需求稳固,芯片应用正从身份识别向物的识别扩展。面对数字化冲击,中心计划从物理产品测试向系统应用测试延伸,强化安全认证与系统稳定性检测,倡导借 "一带一路" 输出国内成熟技术经验,助力海外产业质量提升与行业转型。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重秀,作为中国光学防伪领域奠基人之一,在座谈会上深入回顾了产业发展历程,中国光学全息防伪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受国际先进技术影响,在多位专家支持下,70年代末成立全息研究联络组,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研究,1984年召开首次全国全息技术会,1986年取得全息防伪成果并召开首次国际会议。她提到虽然行业发展经历过低潮,但是后来通过融合数字技术等实现综合防伪成功走在国际前列。面对网络时代诈骗等新挑战,她建议行业整合各领域成果,加强综合安全识别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凭借实践优势在国际交流中提升话语权,推动整个安全识别技术持续发展。
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尤新革指出,中心多年来聚焦安全印务领域,构建了覆盖本行业多维度的技术体系并深入推动产业成果转化:在钞票防伪上,通过冠字号高速识别技术实现流通溯源;在证件安全识别技术领域,研发多光谱证照识读设备,应用于机场口岸并推进国产化替代;针对数字时代挑战,开发基于AI的多媒体内容鉴伪技术和防伪大模型。他强调,行业需摒弃“重广度轻深度”的发展模式,以“工匠精神”深耕技术短板,推动包括安全印务在内的安全识别技术从物理载体向“数字孪生”可信认证体系转型,为国家金融安全与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苏州印象董事长胡祖元回顾了国内全息安全识别技术超45年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商业化应用始于1986年,1987年丁卯年兔票正式开启商业化应用,强调全息技术本质是物理防伪但仅是其应用之一。他分析行业现状时坦言,当前行业存在低价恶性竞争、小作坊式生产缺乏管控、核心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专利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且部分企业在管理规范上与高安全印务企业差距显著。面对挑战,他展望未来称,物理安全识别技术在特殊场景中不可替代,AR技术或成为公众识别关键,安全识别技术产品应建立生命周期评估机制,同时可拓展至其他经济领域,推动技术与消费结合。他呼吁行业应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管理建设,避免内卷,以创新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主任李彦平在座谈会上介绍称,研究院作为中国印钞造币集团公司旗下唯一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以产学研应用结合模式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科研成果丰硕,多项技术国内外独有且获国家科技奖等荣誉。其业务涵盖研发与检测认证多方面。面对移动支付冲击与假钞技术升级,她指出安全印务正从传统单一技术向材料、光学、数字技术融合及全产业链协同转变,未来将探索AI及大模型在安全印务领域开发中的应用,以提升抗伪造能力。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张金铁指出,化妆品行业作为安全识别防伪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见证了其三十余年从传统技术到新技术的发展历程。针对防伪技术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他提出,企业需结合化妆品品类、包装材质及形态多样的特点,提供适配不同工艺的整套解决方案;为此,建议专委会推动制定化妆品溯源体系标准,并通过专委会影响力推动将防伪溯源纳入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法规或标准要求,从法律层面强化企业责任,以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监管效能并促进安全识别防伪技术在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京兆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惠荣坦言,当前民营企业面临较大挑战,既受行业低价竞争等 “内卷” 压力,又面临企业出海成本高等“外卷” 困境,且在防伪知识产权保护中因利润微薄、监管立案难、专业法律支持缺失而陷入被动。并呼吁行业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技术合力,同时希望证卡票签专委会从出海合规指导、专业法律资源整合等层面提供支持,助力企业突破低价竞争导致的质量与利润平衡难题。展望未来,她认为企业需紧跟数字化趋势,通过行业协作在变革中谋求发展。 五粮液股份公司高级主管、防伪研究所所长欧翼介绍,五粮液始终重视防伪安全识别技术研发与应用,从早期激光雕刻、微缩文字等物理防伪技术,到 2009 年应用 RFID 技术实现双频段芯片升级,到如今已构建综合性防伪追溯体系。企业通过主动防御推动技术迭代,打造消费端快速鉴别场景优化用户体验。针对白酒长期存储防伪鉴定、制假法律界定等行业痛点,五粮液探索生物识别等技术,并呼吁加强行业标准建设与法律协同。欧翼表示,五粮液愿开放合作推动安全识别技术落地,构建 "材料不可复制、信息不可篡改" 的防伪生态,为食品饮料行业防伪提供借鉴。 中企信诚防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秋根在座谈会上指出,作为深耕行业25年,见证关键发展历程的资深从业者,在面对数字化挑战时,应坚守安全识别技术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在企业长期发展布局上,通过吸纳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自建硬件团队研发定制化验证设备,投入生产设备实现个性化定制,并整合外部供应链构建技术平台。未来计划依托全球客户网络,在海外国家探索推广防伪溯源方案,以不急功近利的心态推动安全识别技术与供应链整合,展现对行业的坚守与全球化布局的前瞻性。 刻意工坊总经理张毅强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历经了多条业务线方向上的转变,虽偶遇困境但依然能稳步向前。他建议专委会建立证卡票签产业发展档案,留存从设计到实物的历史载体,认为实物承载的文化价值不可被AI替代;他还强调设计与工艺材料结合的重要性,呼吁加强防伪设计类研讨。此外,结合与中国版权中心合作开发藏书票的经历,他建议在行业活动前明确知识产权界限,推动专利、版权等相关法律问题的研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贾志梅分享了化学所团队的发展历程;在安全识别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完成安全印务核心材料自主研发与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推动我国高安全有价证券技术升级与产业应用;依托绿色印刷实验室,研发光子晶体结构色防伪、紫外/红外响应防伪油墨等技术。当前团队聚焦新型安全识别防伪技术,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高端证卡票签防伪,及探索酒类溯源等商业应用,目标2025年完成技术闭环,推动成果转化,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标签分会秘书长贾燕在发言中表示,印刷本质是助力技术落地的行业,当前标签领域在印刷设备、材料及人才队伍方面涌现诸多新产品、新技术,关键在于整合要素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她强调协会希望借助此类机会与各方互通有无、深化合作,并愿以开放姿态携手业界推动行业发展,未来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拓展合作空间促进行业进步。 上海天臣微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葛峰在行业交流中介绍,作为自1999年成立、深耕证卡票签行业26年的企业,天臣构建了多元化的技术体系。基于在防伪技术上的积累,天臣于2018年拓展特种包材领域,将3D光刻等防伪技术延伸应用于酒包、软膜标签等领域,构建高安全防伪与公众识别结合的安全体系。并强调,防伪技术在迭代过程中与各行业融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天臣正通过技术延展与跨行业结合,为自身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张义恒博士介绍,特种防伪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依托2005版人民币安全线技术起步,先后参与2015版100元、2019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券的光学防伪产品开发,针对传统全息技术难以满足高端防伪需求的问题,从深耕光学变色等高门槛光电技术、研发基于微纳结构与结构色的新型全息技术两方面创新,相关成果应用于冬奥会纪念钞、龙年蛇年纪念钞全息宽条等项目。他建议对防伪技术分级,将高门槛技术用于高端场景、常规技术用于大众领域以匹配不同客户需求,强调光学防伪技术在政府、国际钞票市场等领域发展空间广阔,愿借助行业平台与业界同仁加强交流推动技术升级与应用创新。 惠州市华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孙洪保博士作为公司新型光学防伪技术负责人,介绍了其研发团队历时多年的最新成果:基于光散射原理的新型物理结构色防伪技术。技术历经三代,目前已提交国际专利申请并处于审查阶段。孙洪保表示,团队对通过新技术与新领域融合为光学防伪和物理防伪注入活力充满信心,此次分享旨在向行业专家汇报技术成果、推动交流创新。 二十载砥砺奋进,新征程同心聚力!证卡票签安全识别产业未来在物理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将构筑更安全、更便捷、更可信的身份安全体系。随着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的不断深化,支撑社会运转的“信任基石”,必将在数字化浪潮中迸发更璀璨的光芒,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